6歲之前‧紮根黃金期
樂觀與悲觀的態度,常常決定面對問題時所採取的行動方式與心情,然而正面思考的能力卻不完全是與生俱來,反倒是幼兒時期的啟蒙方式,可以主導該能力的培養結果,杏語心靈診所姚以婷心理師表示,從出生到6歲之前,是寶寶正向思考最容易紮根的黃金時期,只要爸爸媽媽能在生活中正確的引導,便能幫助孩子培養樂觀正面的特質,在未來成長路上也能勇於迎接人生的各種挑戰。
0~1歲半:即時回應需求
姚以婷心理師解釋,對寶寶而言,父母或照顧者就像是一個回應體,當他因為需要而哭泣時,爸媽的問候與關照,能讓孩子覺得被傾聽,而在相信照顧者會回應自己的同時,寶寶也會發展出對人的信任感,姚以婷心理師進一步說明,當父母總是回應孩子的呼求,寶寶會因為感到對這個世界具有些微影響力而初步發展出自信,並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姚以婷心理師也提醒,給孩子回應並不等於無條件滿足,而是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傾聽與理解。
1歲半~3歲:建立寶寶的自我印象
1歲半到3歲是孩子開始形成對自己看法的年齡,當寶寶兩歲半時,對許多事情已經可以有相當程度的明白,例如:自己是個好孩子還是壞孩子、我是個有能力還是沒能力的孩子、這個大人是會鼓勵我還是挫敗我等;此時,父母的言語與教導都是寶寶日後自我概念形成的依據,因此,若能在此時期建立寶寶對自己的良好印象,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自尊會產生很大的助力。
3~6歲:自我概念與人我觀念的形成
3~6歲的寶寶逐漸會形成對世界的看法,姚以婷心理師以差異較大的兩個例子說明:
案例1:小靜在期待中出生,有一對溫暖的父母,喜歡畫畫,爸爸媽媽常常稱讚她的作品,小靜在幼兒園跟同學相處融洽,老師也很喜歡她,當小靜參加幼兒園活動時,全家都會想辦法出席,周末爸爸媽媽也會帶她出去玩。
案例2:小倩的媽媽在19歲時生下她,媽媽因為未婚懷孕被趕出家門並與第二任男友同住,小倩從小看媽媽酗酒、被家暴,她也因為媽媽無暇照顧而瘦小,衣服也時常髒兮兮的,幼兒園的小朋友因此不喜歡接近她,也影響她的學習意願,回到家更常常被媽媽及她的男友嘲笑。
姚以婷心理師表示,孩子也許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內心仍可強烈感知周遭人事物並發展出基本看法,在這兩個案例中,小靜與小倩會在與環境和人的互動中逐漸建構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並形成自我概念,小靜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大人是可以信任的、這個世界是有趣且溫暖的,而小倩則會覺得自己是沒價值的、大人是危險的、這個世界是令人害怕且不友善的。
爸媽身教是關鍵
姚以婷心理師強調,要讓孩子培養正面思考的能力,除了環境之外,爸爸媽媽的身教也同等重要,若爸爸媽媽能保有積極樂觀的特性,培養寶寶的幸福力將更輕而易舉。
培養獨立思考
姚以婷心理師指出,在安全合理的範圍內,接受並尊重孩子的想法,讓他從小就知道可以相信自己,若父母總是否定寶寶的想法,長期下來將造成孩子不相信自己的思考與決定,而若父母已預見寶寶的決定會遭遇挫折,在安全合理的情況下,也建議讓孩子嘗試錯誤,並讓他學習為自己決定的後果負責。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當孩子拒絕爸爸媽媽的提議時,爸爸媽媽在安全的原則下,建議也接受孩子的拒絕,一方面能讓他了解他有說「不」的權利,另一方面也讓他學習為自己決定的後果負責。
聚焦於解決問題
姚以婷心理師表示,許多人遇到挫折,總是讓恐懼和害怕阻擋自己前進,然而,父母若從小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待情緒平靜下來,跟孩子聚焦於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去評斷孰是孰非或是抱怨、煩憂,則可以幫助孩子未來積極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文章來源>>>http://mobile.mombaby.com.tw/op/channel_2?id=4287
文章來源>>>http://mobile.mombaby.com.tw/op/channel_2?id=428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