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發展是奧妙的過程。光是一個精子和一個卵子的結合,所能產生子代的基因組合就高達二的二十三次方,約八百萬種可能性;再加上染色體互換的過程,又產生近六億四千萬種可能的變化。
之後,這個「億中選一」的獨特生命開始在母體內成長,中樞神經系統開始發育、心臟開始跳動、四肢五官開始形成,一直到呱呱墜地,過程中歷經的變化極為複雜精妙。因此,每個來到世上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奇妙生命。
隨著成長,孩子的身心特質會產生系統性的、持續性的變化,這個成長變化的過程稱之為「發展」。決定孩子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因素:一個是「遺傳」,也就是爸媽所傳給孩子的基因組合;另一個是「環境」,指的是孩子與外界環境互動所造成的影響。
因為有來自遺傳的影響,孩子不只長得會像爸爸媽媽,個性和許多身心特質也會跟父母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例如有些父母抱怨孩子壞脾氣,其實自己也固執得很,孩子只不過是「跟父母一個樣」罷了!有了這一層的了解,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時,可能會稍微寬容一點。
除了遺傳的影響外,對教養上最有意義的莫過於環境所能發揮的影響力了。
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身心發展最快速的時期,發展學家常稱○到六歲是孩子發展的黃金時期,不只腦神經元在此時快速且大量的連結,孩子的身體、認知、語言、社會情緒和自理能力,也在此時有極大的進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成長的環境是否能支持他的發展,將決定他是否有好的發展結果,對孩子的一生影響至鉅。
嬰兒與幼兒期的關鍵發展
父母要幫助孩子的成長,了解並掌握孩子各領域發展的情況是非常重要的。
● 嬰兒期:觀察孩子的反射能力和知覺發展。
在新生兒階段,如果父母在帶孩子進行健康檢查的時候留意一下,會發現醫生會拿枝筆給孩子握握看、壓壓孩子的腳底、用手碰碰孩子的嘴角……這可不是醫生在逗孩子玩,而是在檢查孩子的基本反射能力。
從新生兒到嬰兒早期的階段,反射能力是孩子神經生理發展是否正常的重要訊息。此時重要的反射包括吸吮反射、抓握反射、莫洛反射等。通常新生兒的反射會在六~八個月左右消失,開始學會控制自己的軀幹,配合感官知覺發展協調和自主動作。
此外,醫生也常會拿顆紅球在孩子眼前晃來晃去,或在孩子耳邊東敲敲西敲敲,這是在檢查孩子的視知覺和聽知覺發展的情況,包括孩子是否能順利的追視物體,以及聽到聲音會不會轉頭往音源方向去找,可反映孩子基本知覺發展的情況。
這些基本的檢測,爸媽也可以自己做,如果發現孩子的反應異常,就要儘快帶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 幼兒期:善用發展里程碑及發展檢核表。
接下來,爸媽要知道如何判斷孩子的發展狀況是否正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照「幼兒發展里程碑」或「幼兒發展檢核表」(請上《親子天下》網站 topic.parenting.com.tw/web/pic/child_dev.jpg 下載)。
所謂的兒童發展里程碑及發展檢核表,是用來說明每個年齡的幼兒,其身心發展可達到該年齡一般孩子可以達到的行為。通常在表中會有「身體動作」、「認知」、「語言」、「社會情緒」和「自理能力」等項目,分成不同的月齡或年齡,說明重要的能力有哪些。
透過發展里程碑及發展檢核表,爸媽可了解和孩子同齡的幼兒大多已能做到的事情有哪些、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能做到,藉此能知道孩子身心發展是不是大致正常或有些慢了。如果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爸媽就要積極的帶孩子進行療育。
零到六歲間的療育非常有效,只要用對方法,孩子通常可得到很大的幫助。
千萬不要存著「大隻雞晚啼」的錯誤想法,延誤了孩子療育的黃金期。目前在衛生局網站和各大醫院都可取得零到六歲兒童發展里程碑或發展檢核表的資料。另外,台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網也提供分齡的「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之線上檢測,並提供各種語文的版本。建議爸媽一定要善用這些訊息。
親子互動,最好的成長支持
爸媽除了要時時留意孩子發展的情況,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支持孩子發展的優質環境。所謂優質的環境,不是花大錢買昂貴的進口玩具,或把孩子送去潛能開發;而是用心的、好好的和孩子互動,陪伴孩子成長。
● 嬰幼兒期:提供感官探索機會
配合孩子的發展階段,在嬰幼兒時期,孩子的感官正在快速發育,爸媽可多和嬰幼兒進行以下的活動:
一、身體發展的活動:身體的刺激非常有助於孩子腦部的發育和感覺統合的發展。爸媽可經常擁 抱孩子,或進行嬰兒按摩。另外,也可以和孩子玩些有趣的動作遊戲,例如:在床上或軟墊上翻滾、聽音樂舞動身體等。
(圖: Gymboree健寶園上課實況)
二、安全範圍下,允許探索和遊戲:在孩子安全無虞的情況下,放手讓孩子玩水、玩沙、到處觀看聆聽、東摸西玩、經常接觸大自然,這些經驗對孩子智能的成長極有幫助。
三、親子共讀:陪孩子閱讀,是在嬰幼兒期非常有助於認知和語言發展的活動。爸媽一定要把握這段時期,陪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時光,不僅能增進親子感情,共讀經驗將有助於孩子文字概念的形成、語言的發展及智能的啟發。
● 幼兒期:親子共讀拓展認知
等孩子年紀更大一些,父母就可以提升孩子進行活動的質與量。除了擴大實際生活體驗的範圍外,也要在言談和閱讀中加入各種想法和感受的討論,讓孩子在日常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中拓展深層的經驗。
此外,隨著孩子能力的增加,爸媽也會開始感到孩子成長所帶來的壓力。很多父母到了孩子三歲左右,突然覺得原本的小天使不見了,變成一個脾氣又拗又任性的小麻煩,甚至是小霸王,因而非常憂心自己是不是教養上出了什麼差錯。
事實上,大約三歲左右,孩子的自主需求開始發展出來,他凡事都想自己做做看,也想測試看看父母的界限在哪裡。當孩子有這樣的反應,爸媽要儘可能站在理解和幫忙的角度,幫助孩子展開了解「我是誰?」的人生第一步。同樣的,只要沒有安全的顧慮,孩子要自己吃飯、穿衣、刷牙……就讓他去試吧!不要事事要求完美,準備不會破的碗盤、容忍穿得不太完美整齊的衣著……當孩子做不好,忍著點,多鼓勵;當孩子做得好,請大大的讚美褒獎。這個時間對孩子採取較寬容的態度是很重要的,孩子的獨立性和自我能力感會因此慢慢發展出來。
孩子是上天所賜的奇妙禮物,我們何其有幸可以為人父母。爸媽們請放寬心,只要把握孩子發展的重要訊息,好好陪伴孩子成長,你將會發現,這真是一段見證生命成長奇蹟的美好時光!
---節錄自《掌握0~6歲27個關鍵第一次》